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光明日报】我国科考队圆满完成北极载人深潜任务
2025-10-29米兰体育,米兰体育官方网站,米兰体育APP下载——习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10月27日,执行我国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本次任务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任务中,依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本次任务的完成,也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载人深潜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22日,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从三亚出发,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本航次执行的是自然资源部主责、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管理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任务,历时98天,航行15000余海里。
其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冰区航行1989海里,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在水下协同,完成了双潜器定位搜索、标志物互换、水下运动拍摄等作业。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奋斗者”号在29天中完成32个潜次,潜次平均水中时间大于9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大于6小时,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
记者了解到,深潜作业经历了极昼、极夜、融冰期和结冰期,克服了低温、大风困难。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的突破。科考队建立了极区极端环境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规程,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在海冰不断漂移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准导引、安全上浮,大大增加了极区载人潜水器海底作业时间的范围,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极区载人深潜科考队伍。
基于“探索三号”和“奋斗者”号高精度及常规化的作业优势,科考队还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的快速变化、北极超慢速扩张背景下加克洋中脊海底地质过程、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据悉,本航次被纳入我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船舶集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共有来自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8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
“探索三号”在北极密集冰区破冰航行。自然资源部供图10月27日,执行我国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本次任务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任务中,依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本次任务的完成,也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载人深潜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22日,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从三亚出发,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本航次执行的是自然资源部主责、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管理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任务,历时98天,航行15000余海里。其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冰区航行1989海里,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在水下协同,完成了双潜器定位搜索、标志物互换、水下运动拍摄等作业。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奋斗者”号在29天中完成32个潜次,潜次平均水中时间大于9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大于6小时,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记者了解到,深潜作业经历了极昼、极夜、融冰期和结冰期,克服了低温、大风困难。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的突破。科考队建立了极区极端环境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规程,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在海冰不断漂移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准导引、安全上浮,大大增加了极区载人潜水器海底作业时间的范围,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极区载人深潜科考队伍。基于“探索三号”和“奋斗者”号高精度及常规化的作业优势,科考队还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的快速变化、北极超慢速扩张背景下加克洋中脊海底地质过程、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据悉,本航次被纳入我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船舶集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共有来自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8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5-10-28 08版)
上一篇:【新华社】“奋斗者”号回到三亚 载人深潜“双雄”在北极实现水下联合作业


